新闻中心

评 | 需求侧管理水平决定煤电达峰快慢

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,煤电倍受关注,煤电装机容量早日达到峰值并尽快下降,可谓众望所归。

其实,早在本世纪初,我国就开始控制新建煤电机组,先是“优化发展火电”,继而是煤电机组“上大压小”,然后是区域性“限批”煤电,再是“大力调整电力产业结构,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,用低碳绿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”。目前,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,政府对新建煤电机组的审批更是严上加严。但同时,由于电力需求不断增长,煤电装机容量在受限中仍持续增大。据统计,煤电装机容量从2011年约7.1亿千瓦上升到2021年底约11.1亿千瓦。

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,约占我国能源碳排放的40%,年碳排放量达40亿吨左右。据测算,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到205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量需降低至10亿吨以下。因此,抓好电力行业降碳工作意义重大。

其实,我国曾多次下决心严控新建煤电,但每次都因电力需求强势增加而不得不放松对新建煤电机组的限制。2021年8月,华东、华中、南方3个区域电网和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12个省级电网先后出现严重的缺电现象,再次引发业界对是否继续限制煤电机组的热议和反思。同时,这也表明电力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对煤电机组增减具有根本性影响。

多年来,在各方的支持或监管下,电力行业持续开展了节能减排、提质增效、绿色转型等工作,淘汰了数亿千瓦中小型煤电机组,并对约9.5亿千瓦煤电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,近10年全国供电标准煤耗累计下降约23.5克/千瓦时,度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24克/千瓦时。客观地说,尽管电力行业还有碳减排的潜力可挖,但空间越来越小。

为减少煤电供给量,支持煤电行业做好碳排放控制工作并早日达峰,有关各方应积极做好电力需求侧相关工作,抑制电力需求过快增长。同时,在提升用电效率、优化用电结构、革新能源利用方式、研发应用节能降耗技术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方面作出新努力。
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要立足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、通盘谋划,推进能源低碳转型。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有序减量替代,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、灵活性改造、供热改造。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,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,推进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。坚决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。推动能耗“双控”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转变,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,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。这对积极促进电力需求侧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。

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条件是缺油少气、煤炭相对较多,在能源低碳转型的驱动下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正加快发展。据统计,2020年-2021年,我国煤电发电量年均增长低于2%,风力发电量年均增长超过16%,太阳能发电量年均增长超过13%。2021年12月,煤电发电量同比下降约5%,风电同比增长30.1%,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8.8%。同时,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底,虽然我国煤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下降到约48%,但发电量占比仍高达约70%。由此可见,目前煤电仍是我国电力供给的主要来源。

2021年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8112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8.1%;全社会用电量达8312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0.3%,电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供给增长速度。因此,整体控制住电力需求的不合理增长,严控高耗电、低效率产业发展,努力改变浪费和奢侈耗电的不良生活习惯,不断优化各种生产和生活方式,让电力需求增速尽量慢下来、减下来,是促进煤电早日达峰的重要之举。

来源:中国能源报  作者:张安华 

返回列表 打印